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2017年工作总结2017年,学会在辽宁省科协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和省科协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以中国科协章程、辽宁省科协省级学会组织通则、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及各项工作的指导文件为依据,深入落实“四个服务”,务实改革创新,推动学会学术工作迈上新台阶。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在2017年取得的成绩
1.1、2017年2月28日,学会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暨“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被确定为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级学会学术交流平台。
1.3、学会被省科协评为”省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重点资助试点示范学会”。
1.4、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获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上报国家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评估。 2017年10月,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参加了省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评选,被评为辽宁省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并被推荐上报至中国科协,参加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评选。
1.5、2017年学会获得第二批省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助。 1.6、2017年学会申报和获批了多个项目。
(1)学会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申报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获批项目2项,其中李祁伟的“无孢蛋白(Asporin,ASPN)影响发育性髋脱位髋臼软骨复合体发育的可能机制研究”项目被做为2017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推荐项目,获全额10万元资助。
(2)申请获得了省科协资助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国(境)外学术交流项目,用以资助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国际交流。
(3)申报并获批国家级继教医学教育项目3项
(4)申报并获批省级继教医学教育项目5项
(5)、学会在2017年推荐会员申报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获奖27项,其中学术论文类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著作类三等奖2项。 1.7、学会主办的精品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精品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为《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的第二、第三主办单位。 (1)2017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入选中国F5000精品期刊团队,便捷于婕荣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协会首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优秀奖,编辑赵萌荣获第十八次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作品一等奖,编辑马征华荣获第十八次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作品二等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NRR),为SCI收录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1.769,2018年预估影响因子为2.0。2017年NRR杂志入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学会在2017年所做多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2.1、学会参加了2017年“辽宁省学术类社团5A评估”,总结出近年来工作的10大特点。 首创建立省级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 -- 奠定学会创新助力的坚实基础; 首创省级学会召开系列国际精品会议 -- 打造创新的国际化精品学术活动的标准; 承接并出色完成了政府职能转移项目20项 -- 提升学会作为第3方转化的工作能力; 首建省级学会多中心临床试验学科联盟6个 -- 以联盟形式启动创新科研联合体; 首创为科技工作者建立学术诚信和创新的电子档案 -- 学会自主创新多元化服务; 为会员创新成长托举搭桥 -- 为会员学术成长申请获得各类奖项31项; 完善学会规范管理专委会文件25个 -- 保障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力; 主办国际国内精品学术杂志2本 -- 弾好学会创新工作的“神曲”; 以新媒体手段凝聚会员人气 -- 把学会真正建成会员之家; 成立党支部、完善税务登记、3位员工实施社会保障 -- 保障学会有实力可持续发展。
2.2.1、在开展学术交流方面,2017年学会做了更多的工作,学会主办的精品会议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在沈阳和韩国首尔两座城市成功召开。 (1)2017年4月21-23日,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之中国沈阳论坛--2017国际侧支循环临床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胜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到多位国内外神经再生领域的杰出专家为辽宁省内神经科学研究者带来一场体现国际最新进展的精彩的“慧聚侧支,对话未来——侧支循环会议”的主题报告,是辽宁地区再通与复流领域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 会议特邀演讲专家有: 美国神经影像学会主席,神经血管影像研究中心主任David Liebeskind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刘丽萍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马青峰教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任力杰副主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臧培卓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高连波教授 沈阳军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 辽宁省人民医院陈晓虹教授 北京军医学院汪涛教授 会上,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共同探讨并分享了近年来急性脑卒中影像评估、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外科血管内干预等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会议现场盛况空前,座无虚席,600余人出席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还开设了网络直播,有千余人通过网络观看会议。 专家团队授课精彩,座无虚席。会议的规模和流畅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也体现了区域内对于多学科交叉研究脑血管再通与复流国际最新科研进展及如何优化创新与应用的巨大需求,参会人员来自省内各市及各大医疗高校的医生、教师、学生。与会专家们通过这次论坛与国际国内顶级学者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学习掌握了国际最新科研进展,搭建基础-临床转化的合作平台,极大缩小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与国际再通与复流治疗水平间的差距,提高医生的临床科研意识。同时本次会议也得到了医联网直播的大力推广,增强了会议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此次会议也在医联网上进行了网络直播,有千余人通过网络观看会议。同时会后也得到了多家网络媒体的转发和宣传。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将在2018年初为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症状性卒中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学科联盟临床试验项目完成首个全球公认的临床注册中心-北美临床注册中心的注册项目。并希望学会借助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样本库专业委员会的技术支持,协助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症状性卒中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学科联盟专家尽快建立脑卒中生物样本库体系和标准,计划2-3年在SCI收录优秀期刊发表科研成果3-5篇。
(2)第20届韩国脑与神经科学学会年会(KSBNS)由韩国脑与神经科学学会、韩国神经退行性疾病学会、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日本神经科学学会共同组织,《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参与协办,于2017年8月28日-9月1日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 第20届KSBNS会议特别邀请了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作为中国方代表共同参与组织,并以学会主办的品牌性国际系列会议“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INRS2017)”邀请来自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先驱们与青年科学家们共同交流和思维碰撞,也大大促进了中、韩、日神经科学家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会议主要围绕脑科学领域的机遇与挑战(Challenge the Brain, Challenge the Future),通过4个主题讲演、25个专题分会场,口头交流、会议摘要以及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精品学术交流。 共有1300余名从事神经基础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本届论坛, 同时会议期间共展出相关学术海报376个并安排了多个面对面海报交流时间。其中有来自中国方代表的大会报告9个,学生口头报告1个,海报展示5个。 2.2.2、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学组在2017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品学术活动50余场。
2.3、学会制定了专业委员会召开会议要用精品学术会议目标去衡量,提出了申请省科协“学会学术交流平台”的要求与条件。 (1)召开学术会议的目的:繁荣学术,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 (2) 评价精品学术会议的条件:每年召开1次学术会议,会议人数>100人,演讲专家有学术影响力,会议产生省内外、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承办国家级学术会议,举办国内外著名专家参与的高端论坛,召开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论坛,面向基层的健康讲座以及专病治疗城市行等活动; (3)确定会议内容的导向:围绕疾病和民众健康重点热点科技攻关的问题,关注有创新科技新产品的方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的机遇, 使会议产生能够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的效果。 (4)已申请“辽宁省级学会学术交流平台”的专业委员会有22家:
2.4、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公共服务产品方面有研究人员,有研究产品,有优秀的服务团队。 2.4.1、首创多元化系列化科研创新助力服务项目,向会员提供国际领先的创新性科研公共服务8大项目。 ① 助力一个医学研究者及研究团队的科研成长过程; ② 首创证实科技工作者学术诚信、学术创新的“学术名片”; ③ 向SCI收录优秀期刊投稿的更多体例与规范; ④ 提高中国科学家个人及团队和团队领袖学术影响力的国际传播; ⑤ 向SCI期刊投稿作者需要优秀的语言服务; ⑥ 提供国际化交流合作的高端服务; ⑦ 医学专利检索挖掘与申请; ⑧ 临床试验设计注册与发表文章。 2.4.2、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项目。 (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等多个部委关于优化学术环境和学术诚信等精神,提高三级医院和省、市专科医院的学术、科研能力和素养,学会于2017年8月8日开展了全程全项免费的“科研素养培训高端系列公益讲座”。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发展战略处处长吴善超演讲内容为《关于科学基金发展战略与项目申请的汇报》;科技部中葡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主任计剑教授演讲内容为《项目申报关键要素》;《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赵萌编辑演讲内容为《临床科研的出路:专利、临床试验、团队国际影响力提升》;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林振宇演讲内容为《疾病标志物与精准医学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项目组项目专员李晓冬演讲内容为《远程继续教育信息平台和适宜技术推广》;中科院化学所课题实验组傅丹丹演讲内容为《公益科研平台介绍》。会议共邀请了来自辽宁省内三级及以上医院院长50余人参加。 (2)为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形势,推动和规范我省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工作,创造科研学术发展有利环境氛围,提升三级医疗机构科研能力及管理水平,学会于2017年11月9日与省卫生计生委会、省科协共同举办举办临床医学科研能力提培训会。 培训会邀请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项目组项目专员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福州大学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研究所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6位专家,围绕“十三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报,落实优化学术环境和学术诚信等要求及具体措施,临床研究的规范实施和进展,医学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等各临床医院科技创新最前沿的政策、理论,为全省50多位来自三级医疗机构主管科研工作的院长进行生动培训。各三级医院临床科研的掌门人均表示本次培训组织很成功,受益良多,专家以国际视野和国家高度,对科技引领我省临床医学发展,攻克疑难疾病,申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提供有力支持。 2.5、学会认真组织开展创新助力成果转化基地申请活动,2017年提出了专业委员会申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的条件。 (1)制定了申请参加成为辽宁省细胞细胞生物学学会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发证单位条件。 ①专业委员会及其所在医院、科室、研究所、教研室、相关企业均可参与,经学会研究审批后可颁发证书。 ②经学会研究审批后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主要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学会协同创新联盟的各项活动和推动工作,保障联盟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③充分借鉴成功开展协同创新联盟的经验,开展试点,鼓励积极参与者先行先试。 ④对于积极参加学会协同创新联盟工作的专业委员会和个人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要给予相关鼓励政策,在学会其它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评审等激励政策。 ⑤对于积极参加学会协同创新联盟工作的专业委员会和个人,利用现有相关学会科学研究基金对联盟合作项目给予支持。 ⑥对已加入学会协同创新联盟的专委会、医院、科室、研究所、教研室、相关企业每2年考核评估1次。对评估优良的机构和项目,继续给予项目支持;对评估一般的机构和项目,给予整改建议;对评估较差或无法完成未定目标的机构和项目,不再续发“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牌匾和证书,取消联盟试点称号,中止各项支持措施。 (2)已申请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并授与证书的单位有23个:
2.6、学会为推动成果转化成立了辽宁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医研企联盟。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辽宁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医研企联盟”筹备组由9位专家共同组建,包括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晶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宏治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工程教研室敖强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安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李航宇教授、辽宁省血液中心李剑平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袁小林教授、沈阳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于艳秋教授。筹备会议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召开。 2017年4月11日,“辽宁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医研企联盟”在科技部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潘卫东、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秘书长王莉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张卫国、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华楠、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宏治、安集协康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金宜强的共同见证下,联盟成立启动! 辽宁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医研企联盟针对项目进行“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项目协作组签约。协作单位包括: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大连市妇产医院、大连市儿童医院6家技术优势单位。 联盟完成了首个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项目——“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注册号:NCT03085706)
2.7、学会在2017年进一步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 2.7.1、提出规范化管理文件9个。 ①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专业委员会成立(换届)的标准工作程序 ②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科研合作基地文件 ③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学会服务站文件 ④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大会流程文件 ⑤关于申请成立以疾病学命名学组的相关说明 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新成立、换届改选)专业委员会筹备组报告:秘书处备案文件 ⑦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工作方案 ⑧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2017年搭建创新助力平台项目的通知 ⑨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专业委员会(新成立、换届改选申请表 2.7.2、2017年学会规范化完成了更名成立或换届改选专业委员会、学组的工作。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2017年更名成立16个专业委员会,到届并已完成改选的有8个专业委员会,吸收辽宁省内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优秀专家加入学会,参加学会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在本年度到届未改选专业委员会2个(今年应换届的专业委员会由于时间紧张,要求12月前开完换届筹备会议,明年1月份前完成换届大会)。
2.8、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在2017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2.9、学会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并结合学会工作多次召开工作研讨会。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组织工作人员和学会合作机构负责人,先后3次召开热烈的学习讨论会。通过学会党支部书记和老党员们讲解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与学会工作重点的关系和学习落实情况,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的论述。 参会人员在讨论中发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制约创新活力迸发、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明确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方法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报告的这一论述将极大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也是学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推动省内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平台,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将坚定不移沿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力求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紧密结合日常工作中,做到“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为创新改革多作贡献”。在助力服务于学术成果-临床试验-转化医学-临床实践对接的学术-技术的创新工作中,工作站将秉承协同创新,助力服务,搭建平台,推出人才,关注前沿,走向国际的工作宗旨和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3、学会2017年工作小结 在辽宁省科协的正确领导鼓励下,在学会理事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在学会监事会的监督保障下,2017年学会积极、健康、有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得到了省科协的肯定。为此,2018年我们将更加努力继续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服务于辽宁省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通过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助力追赶超越,创造新的业绩。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2017年12月14日
|